还记得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影片中男主人公意外穿越到上世纪初的午夜巴黎,被老爷车带到一场聚会并遇上了彼时一众文艺界名流。

那是一个神奇的年代,两次大战之间短暂的经济发展,巴黎人对新艺术毫无成见地支持与鼓励,艺术家的焕然精神以及勃发的创造力,都使巴黎成为毫无疑问的欧洲艺术中心。直到今天,我们对于咖啡馆小酒馆这样场所的特殊情结正是来自于对那个时代的印象,人们高谈阔论,恣肆乖张,享受着巴黎比别处更自由更文艺的气息。

Brassaï是那时代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他曾经出过一本叫做《巴黎之夜》的摄影集。在这本出版于1933年的摄影集中,Brassaï记录了30年代夜巴黎的众生相:点灯的守夜人;风雨中的行人;缠绵于长椅软座的情侣;小酒馆拉琴的艳唇歌手;灯红酒绿的舞会;蒙蒙夜灯与水气氤氲的桥洞……与伍迪·艾伦一样,他不是巴黎人,因此别有一副外乡者的眼光;与伍迪·艾伦不同的是,他生活于自己所拍摄的影像中,他为巴黎开放的艺术环境吸引而来,结识了许多同在巴黎徜徉留连的艺术家、艺评家,那时的他们都还年轻,还未获得日后的盛名。

因而跟着他的照片,踱步到那一时代的繁华当中,更为身临其境。

Brassaï_pont_de_la_seine_1930

05-brassai

02-brassai

08-brassai09-brassai

巴黎怀旧,骄傲地珍惜着他们已有的城市格局。照片中的协和广场和今日大致无异,铁塔与过桥的地铁今日亦仍旧相映成趣,连街道,药店,酒馆餐厅的装潢都看不大出年代的疏离,更别提那桥,那水。变化得多的,是人们的姿态、做派,风度与精神。

Brassaï是一个实在的记录者,他给我们展示得不仅是美,不仅是精致与美妙的构图。欢场,戏场,人间梦之中,他仿佛游走的风中的眼,把这座城市的夜晚发生着的故事,优雅的也好,秽琐的也罢,上上下下,一一各色,定格在镜头中。

Brassaï_chez_suzy_1932

Brassaï_Washing_1932

070-brassai-theredlist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相机镜头与底片与今日的数码相机不可同日而语,感光度低,响应较慢,难以捕捉动态的画面。Brassaï原本是一名文章记者,他拿起相机便掌握了夜景拍摄的诀窍,也成为众说纷纭的一个谜。

他自己在《巴黎之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 我在一九二四年来到巴黎时,有一段时间过着夜间游荡的生活;日出时休息,日落时起床。在那两千零一个夜晚的波西米亚式生活中,我踏遍了巴黎的每一个角落。 我为这不夜城不断展现在我眼前的景象感到震惊。我想用什么办法把它记录下来。终于有一个女人借给我一架业余相机,我用它捕捉了这些缠绕在我心中许久的景象。”

1adda2a8388e8464703c13de895daedc

Brassaï与当时的许多艺术家、作家交好,并为他们拍摄肖像。艺术家如Salvador Dalí, Pablo Picasso, Henri Matisse, Alberto Giacometti,作家诸如 Jean Genet和Henri Michaux。他相机中的这些大师,大多仍值壮年,艺术生涯中的尖角初露期,又因为与摄影师的友谊,故特别放松真实。Brassaï也别出心裁,他拍摄的毕加索的右手,达利逗趣的胡子,竟似可藉之看出被拍摄者的艺术态度。

Brassaï_Picassos_right-hand_1943 Brassaï_salvador_dali_1955024-brassai-theredlist

11-brassai

常常听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中国人这样说,法国人也这样说,其中无限的缅怀与叹惋。今日的我们去双叟、花神咖啡馆,甚至去莎士比亚书店,都是为着这样的心情。然而正如电影里所表达的,20世纪初的人向往着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向往着古典时期。过去都打扮成美娇娘与你我相遇,让你我淡忘了,我们正在创造着过去。

我想如果Brassaï知道我们的这个时代有Iphone+ Instagram,他会很高兴的。

13-brassai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